2018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8〕14号),其中规定,要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教育部此举是贯彻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较薄弱的体育在教育评价的正向“指挥棒”上进行了改革。虽未对自主招生高校的体育校考(权重、内容)设定条框,但这是教育部2003年自主招生改革制度以来首次对体育测试提出要求,可以说是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一盘“后手棋”。同时此举也是高考改革、高考体育考试改革的重大突破。
3月份以来,陆续已有部分自主招生高校发布了2019年招生简章,面对教育部要求测体育的硬性规定,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会有怎样的选择?值得期待。
规避风险
从前几年情况来看,明确将体质测试纳入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为何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将体育作为考试内容这么难呢?据了解,体育校考往往有体能考试,但考生体能情况并不乐观,大凡测试长跑的高校在体育开始测试时,“考生倒了一大片”比较常见。这不仅让家长揪心,也让学校捏了一把汗。迫于各种压力,自主招生的体育测试在各校进展并不顺利,多数高校采取回避态度。事实上,在很多自主招生高校看来,增加体育考试牵涉面较广、风险较大,同时考虑规避风险的需要,在教育部要求体育考试的第1年,各自主招生高校“深思熟虑”地慎重选择体育考试内容,将体育分权重、参考价值设得较低或不清晰,走走形式,索性不揽事,也不去惹事,看看情况再说,来年再改,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避重就轻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所有自主招生高校面临增加体育测试的问题。但体育测试项目很多,有技能类的,也有体能类的;身体素质也有很多,如何选择?选择一些“轻松”的体育项目进行测定,避重就轻降低风险,可能会是某些高校比较“稳妥”的安全选择。如,测长跑(800m或1000m)、引体向上,往往认为就比较有风险而规避,身体形态、柔韧素质等认为相对“轻松”而采用。如若真是这样,虽然考试“安全”了,但对引导学生们的耐力和力量这2种关键运动素质的锻炼是不利的。
从目前发布的一些高校自主招生体育考试的方式来看,明确测长跑、引体向上的较少。而有的学校就将体育测试设定为合格考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面试(或专业考试),但自主招生招的应该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低标准总比没有标准要强一百倍。
主动作为
为了提高自主招生的生源质量,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选拔入校,肯定也有不少自主招生高校会在体育考试上积极作为,推进自主招生测体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做呢?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体育占比应该不低于20%
清华大学2011年开始自主招生测体育,对于体育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给出减5分录取的“优惠政策”。2011—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都是给体测优秀的考生在享受一本线上10/20/30/40/50分优惠的基础上减5分领取。而2013年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增加体育测试的厦门大学,体育成绩占到总分的20%。体育校考占总成绩比例到底多大合适?体育权重若太低,合格标准若太低,起不到对学生的运动锻炼“刺激”作用。
2.测试内容和标准应该相对统一
从目前一些自主招生高校发布的校考体育来看,体育考核内容、评定标准并不都一样,如果各大学体育校考的标准不统一,如何让广大学生和家长信服?是过关考核还是力拼高峰?是像其他学科那样,考卷打开了才知道考试内容,还是早早公布测试项目让大家做准备?像现在不少自主招生高校早早公布体育考核内容和方法有利有弊。其实那些未测试的运动素质、技能也许会被学生选择性放弃而退化,而那些公布的素质项目学生们肯定会加强锻炼而提高,这会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3.建议测试1000m(女生800m)、立定跳远等体能类项目
运动种类很多,有的学校为自主招生考试体育提供了不少选项,但最好能够综合考虑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从目前来看,目前最适合的似乎还是身体素质的客观考核。在内容设置上,应该尽量避免只测试体重指数(BMI)、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等“软指标”,而更多的应该去测试1000m(女生800m)、50m、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等“硬指标”。
文章来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网址: http://www.tykjwxtbzz.cn/qikandaodu/2021/0301/478.html
上一篇:中国体育科技博士生论坛邀请函
下一篇:中考体育感应计时及评分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投稿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编辑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版面费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论文发表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