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古人用冰与雪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和冰雪一样晶莹与高洁的人格品行,冰雪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早已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时间的长河从不会因为古老文化的辉煌与绚丽多彩而停下脚步,相反它只会如浪潮一般不断推动着时代前进与文化的更迭。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我国北京举行,以现代冰雪运动文化为主体的冬奥文化将在中华传统冰雪文化的大地上传承,在这一世界性的冰雪运动庆典上我们将展现东方冰雪文化的底蕴,传递出新时代中国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助力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为此,通过对我国冰雪文化的发展历史梳理,探讨现代冰雪运动文化特征,分析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思考如何促进当代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发展,以便在世界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烙印而提供理论参考。
冰雪运动文化源起于寒冷的北方,生活于此的北方各民族常年与冰雪共生共存,随着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人们从适用冰雪、利用冰雪、最后驾驭冰雪以此形成了独特的北方区域冰雪文化。冰雪运动文化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们征服自然的一种超越,这一独特的区域文化代表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同属于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其演绎的过程中从其表现形式角度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冰雪运动文化、近代冰雪运动文化、现代冰雪运动文化。
冰雪运动最早源自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对自然的利用。早在史籍《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记载:“有丁灵国其上有毛,马蹄善走,日行三百”[1]。冰雪运动源起于何处?众说纷纭。2005年,在中国新疆阿勒泰敦德布拉河上游德沟谷中,发现四处属于史前时期德岩棚彩绘岩画,距今大约有1万年,这也是滑雪起源于我国德阿勒泰地区最有力的证据[2]。当时人们发现在中国阿勒泰山脉的少数民族使用马蹄、山羊角等器具置于脚下,以便在冰雪中滑行,是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工具。我国古代将这种冬季使用的滑雪工具叫做“木马”。木马分为两种,一种在雪上使用,叫“踏板”,也是滑雪板的前身。另一种在冰上使用,叫“乌拉划子”,也就是后来的滑冰鞋。我国关于滑雪滑冰记载文献较多,在《隋书》中写道:“人好猎兽,皆成木马”这里所说的木马也是滑雪的工具,再如《新唐书》中写到“乘木马驰冰上,以板籍足”,宋朝史籍《文献通考》中的“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元统一制》等书籍中也记载“狗拉爬犁”这种冰雪中的交通工具的使用。
对于生活教师而言,其作为寄宿制学校中负责学生住宿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重要的岗位责任。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须致力于打造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的专业化生活教师师资队伍。具体的做法是:
(1)各种工况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和途经各个换热器的进出口烟气温度都变化不大,其炉膛出口烟温都维持在900℃左右,而出口烟温都在135℃左右。
在现代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冰雪运动文化早已不再局限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冰雪运动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项目,诸如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运动装备、冰雪赛事、冰雪场馆建设、冰雪节等等。冰雪产业是一个大的概念,在这一点欧洲远远领先我国,欧洲冰雪运动早已融入其生活,是其户外活动的首选,并开发出著名的以冰雪旅游为热点的项目,例如世界上开放最久的冬日度假区瑞士的圣莫里兹滑雪场,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奥地利基茨比厄尔滑雪场,以及法国霞慕尼滑雪场、意大利库马约尔滑雪场、葡萄牙星星山滑雪场等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认同,欧洲冰雪运动的产业化也表现其冰雪运动文化的大众化。
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形成于自然,源起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发展于人们的休闲与娱乐,巅峰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美的传颂,以冰灯,冰嬉等形式表现。冰雪运动文化作为一项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发出璀璨的光芒,但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源起于欧洲,西方冰雪运动文化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文化的发展不是守旧也不是全盘西化,现代冰雪运动文化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冰雪运动文化推广的成功。我国民间的冰雪活动法喇、珲楚、滑擦、拖冰床、冰上蹋鞠、冰上争鞠、抽冰猴、冰上摔跤等在现代冰雪运动文化中慢慢的淡化,无人知其发展的辉煌与历史,这也体现了在现代冰雪运动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拓展不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在西方列强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土壤遭到破坏,冰雪运动文化失去了活力。随之而来的也是现代冰雪活动初期传播的开始。随着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项目的传入,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在这一特殊的殖民背景下艰难生存,在抗争与妥协的过程中,西方冰雪运动文化得到迅速的推广。
有研究表明我国冰雪产业没有形成“生产-销售-培训-度假-赛事”这一显著的产业链,其运行模式出现断层[7],其具体体现在各环节的单一发展,缺乏联合。同时,冰雪运动文化的硬件设施不够,大众选择参与面较窄,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产业与产业之间有机的整合,不能形成强强联手开拓市场的局面,大众媒体宣传力度不强,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依旧停留在北方地区,冰雪运动的创新力不足,冰雪运动与旅游、互联网等的融合度不高,冰雪运动竞赛与表演缺乏深度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品牌意识薄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化的滞后,以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依旧存在局限性。
现代冰雪运动文化起源于欧洲西北角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因地处高纬、冬季黑夜漫长而得名。像冰雪体育强国挪威、加拿大、美国,其国内冰雪运动的普及率很高,挪威人将雪板作为日常生活的代步工具,加拿大的全国总人口为3536万人,仅仅冰球一个项目人口就达到63万人,普及率非常高[5],美国冰雪运动除了职业联赛和正式比赛外,还致力于冰雪运动的娱乐化与平民化,据调查,2016年美国参加冬季项目的人数达到1930万人,其冰雪运动大众化的同时也促进其冰雪运动的产业化。
首先,冰雪运动文化的普及与推广首当其冲的是场馆硬件设施的建设,尽管冰雪运动受自然因素条件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造雪模式建设场馆早已在欧洲范围内运用。据相关研究报道,截至2018年我国滑雪场数量达到742家,相比2010年的210家滑雪场,在硬件条件来说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作为现代冰球运动的发源地加拿大,其国内冰球馆数量就达到3300余座,极大的促进了冰球在其国内的发展[6],与此相比,我国在冰雪运动文化大众推广的硬件设施方面依然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却并不理想,自1980年我国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竞技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竞技水平的提高不是建立在拥有丰富的群众基础之上,众所周知,我国体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飞速发展,始于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对我国走出国门,增强世界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造成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大众化程度不高。
随着物质环境的变化、人口的迁徙、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更新,冰雪运动文化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性,即全球化,从其结构来看,主要是冰雪运动价值观、冰雪运动的表现形式、冰雪运动的文化载体。在历届冬奥会上,冰雪运动文化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各国纷纷在这一舞台上展现自己国家丰富的冰雪运动文化内涵,借助迅捷与广泛的媒介传播独属于自身区域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价值观。在这一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育文化凭借媒介、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话语权的掌控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其在全世界体育文化市场的影响。冰雪运动的表现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渐融合了各地的特色,从历届冬奥会上可看出,从最初1924年法国冬奥会14个项目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109个项目,虽然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不固定,但冬奥会项目的增加一方面是体现冰雪运动文化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冰雪运动文化发展中逐步融合各民族特色体现其全球化的特征。
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根植于传统冰雪运动文化,是对其文化载体的创新。首先表现在其物质载体的现代化,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高科技逐步运用到冰雪运动中来。在2014年俄罗斯动用雪炮造雪,耗费了超过7.6亿升水,对1000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实行“冰雪覆盖”。速滑竞赛服上使用了比普通纤维强数十倍的橡胶材料,可有效的减少空气阻力,使运动员在减少体力消耗的情况下提高运动成绩。碳纤维材料应用于雪橇器材,使得雪橇质量更轻,强度更强,能够适用任何环境,再如冰壶运动中冰壶刷装备的传感器和记忆卡。冰雪运动中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冰雪运动的时代气息,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体现。其次,在其伦理取向上,随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传播,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冰雪运动带来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以及完美的视觉效果,冰雪运动文化也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个性的培养。随着信息媒介的扩展,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冰雪运动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升华与创新,这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再生的表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1953 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1963年哈尔滨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冰灯节。1951年在吉林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滑雪盛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1986年,我国参加了日本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冬运会。1980年我国首次参加了第13届冬奥会,到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我国总共获得13金、28银、21铜的成绩。我国在冰雪运动文化出现断层的基础上,取得如此成绩,其本身应归功于体育的举国体制,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百废待兴的一项举措。然冰雪运动的竞技形式仅仅是其冰雪运动文化的一种载体,我国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以融入世界体育大格局,展现我国体育文化水平的同时,大众冰雪运动是滞后的,冰雪运动的发展缺乏深厚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明代以前的冰雪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且多是用于狩猎、交通等生产的需要,其在社会发展中是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目的的[3] 。
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源于其生活生产的本身需求,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冰雪运动文化的渗透,其逐步失去极具民族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表现形式,在竞技水平占据历史高度的情况下,大众冰雪运动文化的土壤进一步萎缩。随着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对冰雪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在国际舞台展示给世人的机遇,也是冰雪运动文化本身回归大众,扎根于民的机遇。
冰雪运动是一项区域性特点较强的项目,受环境影响较大,我国的冰雪运动文化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依托于优异的自然环境,以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为主线发展。冰雪运动基于大众而言,是作为闲暇时间里的体育休闲,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有时间有金钱来消费,而目前冰雪运动并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与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就我国的经济发展布局来看,北部城市的经济水平要弱于东部及和西部沿海,有些城市的经济水平还不如中部区域,随着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北冰南拓东雪西扩”的推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但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
当时我认为自己是以电影为主的,说只有台湾有戏里需要的布景,我们很适合去那里拍。现在想来,其实也是有私心想去找邓丽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化的需求发展,文化创意已经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其中一个部分。在文化创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建设的众多潮流之一就是文化创新,城市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进步,必定能够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博物馆内具有丰富的珍藏品,其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育、收藏、研究与传播、传承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重要组成,只有将博物馆内的文物资源进行充分展示与宣传,才能使文化产业取得更高的价值,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的冰雪运动文化由于政府的重视得到飞速的发展。明代历朝官修编年体史书《明实录》中有“西华门……且冬则冰床作戏,春夏荷柳供观”的记载[4]。清代更是将这一冰雪活动推向发展的巅峰,除民间的冰雪活动法喇、珲楚、滑擦、拖冰床、冰上蹋鞠、冰上争鞠、抽冰猴、冰上摔跤等外,清朝廷更是开展皇家冰嬉盛典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抢等、抢球、转龙射球、摆山子、花样滑冰、冰上杂技等。此时的冰雪文化已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其冰雪运动更具有娱乐与休闲的特点,在活动的开展中具有一定的仪式感。绚丽多彩的冰雪运动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冰雪运动文化内涵,其表现手段多样,参与人数众多,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极具我国民族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冰雪文化是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之魂,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集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北方少数民族的优秀冰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冰雪运动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它是冰雪文化发展的基础与培育平台和载体。在加强冰雪思想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对北方少数民族冰雪文化的深度挖掘,对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各类表现形式的内涵解读,对其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将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融合,利用大众媒体推广,创造属于当代的中国特色的冰雪思想文化,从而促进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
一直以来,无论是市场营销学理论界还是教科书,都把市场营销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观念,作为市场营销学的经典理论被广泛应用。
政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多方联动,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加强人才培育及储备以适用冰雪运动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冰雪运动,提高冰雪运动的大众参与度。加强冰雪场馆建设,利用区域优势打造区域特色,积极冰雪南拓西扩,扩大冰雪运动文化影响。培育新型的冰雪运动文化产品,破解其产品的单一性,形成冰雪运动文化产品的特色化和差异化[8],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产品。只有加强民族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的创新与培育,才能获得广阔的市场认同,借以在世界冰雪文化发展中抹下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笔文化烙印。
从我院选取的350名经过CT检查确认脑出血且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其中有180例男性,女性170例;年龄都在3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其中年龄大于60岁的有174例,60-70岁有124例,年龄大于70岁的53例。这些患者的出血量均大于15ml。单侧瞳孔放大69例,双侧瞳孔放大有19例。
在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迅捷与广度对文化的推广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中,在充分挖掘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内涵下,充分利用电视、手机、报纸、互联网等手段,加强大众对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认知,积极推广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冰雪运动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冰灯节、冰雕展、滑擦、拖冰床、冰上蹋鞠、抽冰猴、冰上摔跤等,对传统冰雪运动器物文化的创新,适应当代的需求,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坚守自我的文化特色,在创新与推广中保留我国冰雪运动文化所独特的人文精神,形塑我国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
我国传统的冰雪运动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留下璀璨的光芒与印记,展现出当时人们的智慧与追求。在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过程中,深度挖掘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内涵,体现传统冰雪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包容,与世界大众共享中国特色的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在北京冬奥会这一全球关注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魅力。
[1] 冯建中.中国滑冰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2] 杨树人,朱志强.纵论中国冬季运动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渊源、融合和演化(一)[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37(01),1-11.
[3] 崔乐泉,张红霞.从传统冰雪到冬奥文化: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J].体育学研究.2019,2(01);7-16.
[4] 明熹宗实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884-885.
[5] 梁益军,邹红,李舒雅.大众传播模式视角下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播策略[J].体育与科学. 2018,39(06);49-54.
[6] 庄艳华.我国冰雪文化普及的理论之维与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8,39(05);109-114.
[7] 刘丽.新时代中国冰雪特色体育产业品牌对外布局体系构建研究[J].2018,38(03);28-31+119.
[8] 刘花香,贾志强,刘仁辉.中国冰雪运动文化的流变与当代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13-17.
文章来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网址: http://www.tykjwxtbzz.cn/qikandaodu/2020/0522/340.html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投稿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编辑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版面费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论文发表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